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裁员潮:紧缩过冬,是为了春回大地
2023.02.08
1月23日,全球自动驾驶龙头、谷歌旗下自动驾驶子公司Waymo被爆已解雇部分员工,这是Waymo自2009年1月成立以来的首次公开裁员。此次裁员大约涉及Waymo总人数的4%,规模约100人。
在此之前,被称为“Robotaxi第一股”的 Aurora被曝经营困难,不得不通过裁员、高管降薪、出售资产、缩减福利等方式节省开支。更早之前,通用旗下的自动驾驶子公司Cruise宣布解雇近8%的员工。此外,德国激光雷达鼻祖Ibeo向汉堡破产法院申请破产,福特与大众的合资公司Argo ai倒闭……这一切都指向了一点:L4自动驾驶驶入了寒冬。
其实,在宏观经济面临衰退风险的背景下,不仅高阶自动驾驶,众多国外科技公司与国内互联网大厂在2022年也掀起了裁员潮,纷纷优化业务和人员、调整组织结构。
“寒冬是暂时的,春天必将复苏。”事实上,在人工智能领域,各行业的发展方兴未艾。在国内自动驾驶行业,则迎来辅助自动驾驶的稳步增长。当下,自动驾驶人才流向正在发生变化,企业对他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算法、嵌入式软件开发以及产品经理等岗位成为热门岗位。”科技人才猎头专家、择仕中国COO Wendy Mu 女士向笔者表示。
裁员潮下,何去何从?
L4自动驾驶裁员潮的寒气,从大洋彼岸吹来。
春节假期前后,微软、谷歌、IBM等科技公司先后加入裁员潮:微软宣布裁员10000人、谷歌母公司Alphabet宣布裁员12000人、IBM宣布裁员3900人……科技巨头们正试图通过大规模裁员来削减一些暂时无利可图的项目,比如迟迟看不到商业化的L4级自动驾驶以及其他业务板块,以应对当下经济下行的风险。
科技领域的“寒潮”从硅谷出发,正在席卷全球。根据Layoffs.fyi网站统计的数据,2022年,全球科技行业裁员超过15万人;据 trueup.io统计,2023年初至2月1日,全球已经有326家科技公司提出裁员,总计106950人受到影响,平均每天3342人。
在众多媒体的报道下,这波全球科技公司的裁员潮搅得人心惶惶。但Wendy认为,寒冬只是暂时的,不必过于恐慌。裁员潮体现了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波动,行业在经过低谷后会再次迎来高潮。她还指出,科技公司的裁员和失业只是一个局部现象,其实各行各业都在进行调整,只是科技公司的产品与广大人民群众联系较为密切,所以表现得比较直接。
“科技公司在经过十余年的爆发式扩张后,必然会形成组织和人员的冗余,因为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需要的人才是不一样的,这是行业企业进行技术结构升级所带来的必然结果,所以企业会根据发展需要对组织和人才结构调整优化。”Wendy表示,资本是逐利的,但新技术对短期利润的贡献并不直观,且企业在大环境不好时对利润有更加苛刻的要求,所以裁员变成了一个直接的解决方案。
在声势浩大的裁员潮下,企业和个人都应该重新审视一下自我。Wendy认为,中小企业在经济环境不利的情况下更要苦练内功、平衡利润问题。科技巨头大刀阔斧的裁员,并非是在外部环境裹挟之下的迫不得已,而是搭乘行业大裁员风潮的顺势而为——裁掉暂时赚不到钱的业务,清理快速增长期的积弊,实际上他们的利润和营收依然很高;而纵观国内,一些企业还在靠着资本运作,随时面临现金流断裂的风险,这些企业更要居安思危、奋发图强。
以科技公司为鉴,大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则要秉承健康和理性的原则,避免人才冗余的出现,对人才结构、组织结构和技术结构提前进行前瞻布局,以免出现大起大落的裁员结果,特别是一些国企央企还肩负着稳就业的社会责任。
对于个人而言,“打铁还需自身硬”,要针对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管理能力、项目能力等;同时,“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在评估好自身条件的情况下,选好适合自己职业发展阶段的企业,以及契合自己底层职业性格、兴趣、价值观的平台,以这些“不变”应万变……
经冬复历春,自动驾驶人才是关键
虽然L4自动驾驶遇冷,但在Wendy看来,这只是行业在经历“冬春”交替。“从长远来看,我相信自动驾驶终会实现,只是关乎需要多少成本、时间和人力物力来完成的问题。这是一件颇有挑战性的事情,所以不会一蹴而就”。在如此坚定的信念下,她认为L4自动驾驶处在的阶段性的寒冬,就像是每一年里有冬季也有春季一样,是一个正常现象。
相关行业人士也表达过类似观点:(自动驾驶)这是一项非同寻常的苦差事。这比发射火箭更具挑战性……因为它必须一遍又一遍地安全地进行,所以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很多挫折很正常。而文远知行相关负责人也说过,公司自成立以来已经经历数个行业下行周期。在全球经济相对遇冷的背景下,不少行业都会出现下行,“寒冬”其实是很自然的规律。
整体来看,自动驾驶技术面临较大的商业化压力,为了生存和拿到新的投资,当下不少自动驾驶公司与车企合作,在L2、L3智能辅助驾驶领域发力,寻求量产层面的突破。更重要的是,国家层面及地方政府也适时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和规划,让国内自动驾驶产业不断迎来新的曙光。
一些自动驾驶初创公司在国内通过“切换赛道”找到了发展的沃土,使中国的自动驾驶领域呈现风景独好。据国家发改委预计,2025年中国的智能汽车渗透率达82%,数量将达到2800万辆。2030年将达到95%,约为3800万辆。
在广阔的市场前景下,乘着新基建的东风,中国自动驾驶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从感知系统到决策再到执行以及车路协同、单车判断等领域,涌现出众多的创新企业,增加了智能驾驶企业对软件人才的需要,比如计算机、电子、芯片等方面的人才。
长期在一线为科技公司提供寻猎服务的Wendy表示,企业对算法人才的需求仍然旺盛,且年薪依然高达百万甚至千万。只是在大量引入跨行业的科技人才后,目前人才流动主要发生在行业内部,比如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之间、整车厂和解决方案公司之间等。候选人薪资涨幅与之前相比较小,但人才流动的频次和强度较之前更甚。
随着智能电动汽车产业的纵深发展,企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还表现在质量上。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概念被频繁提及时,车企对于算法人才的需求达到“如饥似渴”的程度,彼时车企对人才的“宽容度”较高,只要拥有科技公司的工作经验、软件能力以及算法背景,就可以适当降低其对汽车行业从业经验的要求。经过几年发展,如今企业对算法人才有了更高的辨识度以及更高的要求,同时要具备软件技术、算法能力以及汽车行业经验。“所以目前企业对软件人才的要求是既要、又要、还要”,Wendy笑着解释说。
根据猎聘大数据,在人才的来源上,自动驾驶人才主要集中在上海及北京,两地人才超过三成,深圳紧随其后。从企业聚集度来看,上海、北京、深圳更具有产业规模化,人才吸引程度高。在岗位需求方面,上海需求岗位最多,相比人才供需有一定差距。广州地区自动驾驶人才需求占比6.6%,人才占比仅4.6%,落差较大,自动驾驶相关人才供需矛盾相对较突出。从薪酬上看,虽然上海、北京在人才储量及需求上超过深圳,但深圳智能驾驶人才的收入却是领跑全国,接近40w年薪,但相对的,近一年涨幅较低。热门职能中,算法、产品经理、智能网联工程师等岗位相应也有较高薪酬,同时也有稳定涨幅。
在Wendy看来,企业需要的自动驾驶人才有三大特点和趋势:一是追求极致科技的能力,随着产业的升级和发展,除了要做好地图导航,还要有很强的感知和算法能力,企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越来越精细化。二是场景应用的能力,随着自动驾驶场景越来越多样和复杂,需要将自动驾驶真正商业落地的场景应用能力,比如行泊一体化,不仅要能“行”,还要能“泊”。三是产业链上的核心人才随着产业发展在发生变化,比如在重感知轻地图的理念下,对激光雷达技术的要求更高,对算力提升的要求更多,从而对芯片人才的需求也提高了。
这些特点表现在智能驾驶职能的具体岗位上,就是算法、嵌入式软件开发以及产品经理等岗位成为热门岗位。其中,算法是人工智能的基础,各个行业都需要,所以缺口最大;嵌入式软件开发是将一个工业产品打造为智能产品过程中软硬结合的关键一环;而产品经理随着应用场景愈加复杂,对人才“质”和“量”的要求都有所提升。“面向未来,产品经理以及相关的应用型人才,一定是未来人才缺口更大的部分。”Wendy最后表示。
联
系
我
们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400-806-2007